凤凰之食,云南傈僳族48年一熟的米

2021-12-06 08:28:44


在云南,
有一种神奇的果实,傈僳族称之为“竹米”
它是生长了48年的空竹结的果实,
此果被不畏辛劳的山里人加工成竹米,
当作秋收前度日的口粮。
因其在青黄不接的七、八月熟落,
当地傈僳人视为上天恩赐的仙果。



竹米小知识


竹子极少开花,因为开花过后,竹林就会成片死亡

竹子的花小而洁白,近前去闻,还有淡淡清香。

竹花开过后,便结成竹米,即竹子的种子,

这是竹子延续后代的最传统的方式。

竹子一般要在50-100年时才会有开花现象。


竹子开花,也就意味着它生命的枯竭,只有留下种子再度繁殖,但并不是所有竹子开花都可结出竹米。竹子开花结实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因此史书常将此记载。因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层神秘色彩,传说中竹米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



收集加工竹米的整个劳作过程也叫“吃竹米”。今年,小编去到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南帕、瓦苦、木龙河村寨辖区的密林里吃竹米。7月8日,是竹米山开山的日子,这天一早,数千人开着杂七杂八的车冒着大雨向竹米山出发,进山拉木料的炮车、货车、农用车、山地摩托等排成一路挺进,像影视剧里行军打仗的部队都想去抢占阵地,无奈路况极差,不时出现交通堵塞。


下午,天放晴,许多人加入了夜行军的队伍,苏典街子小卖部的蛇皮口袋一时出现了断货的现象。另外还有数千人在纠结:去吧,经得起考验吗?不去吧,48年难得一遇,于心何甘?竹米山的故事早已开始,进山的日子一经传出,朋友圈的已经被刷爆过一次。



前去探路的几波人带回消息说:竹米山非常广袤,竹米也特别饱满,已经落满一地,就是路太难走,而且开车技术再高也只能到半路,靠徒步进山又没有马可以依靠,反正竹米山不是想去的人都能去。


有的人想等着学校放暑假,无论多难,都让孩子有一次吃竹米的经历;有的盼着天稍微放晴几天再去;有的想备些干菜,过些时日背进深山换竹米;有的为了进山把猪卖了、有的又想着怎么到竹米山放养一大群猪……吃竹米,是近期苏典人茶余饭后不变的话题。





老人们也在讲述着48年前吃竹米的故事。一位老爷爷说:那时吃竹米比现在辛苦多了,盏西、,或卡场、昔马,不管来自多远,只能徒步前行,没有雨衣,没有雨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进入被雨水浸透的密林,男人披荆斩棘在前面开路,女人和孩子牵着马在后面跟着,找不到理想营地的人群继续前进。



选好营地的人群拴好下了驮子的马匹,稍微休息一下,又为盖窝棚忙开了,砍树破竹、坪地栽桩、搭屋架,屋顶盖三层竹笆遮蔽大雨,四周围上一层竹笆挡住大风,崭新的竹棚有了模样。男人们在雨中继续忙碌,有的在门前挖一个坑,准备用来囤积果子;有的再打几块竹笆,准备搭床用;有的砍来藤篾削藤条,准备晚上编制小竹箩。



女人们在旁边的大树下烧火做饭,被雨淋湿的干柴浓烟滚滚,熏得女人和前来取暖的孩子眼泪直流,晚饭是苦荞粑粑苤菜汤。松松软软的冒着香气的竹米,第二天晚上就能吃到。那时我们还很年轻,是家里最强的劳动力,在那个饥饿年代,进山吃竹米义不容辞。





一位老奶奶说:“进山那时我已经身怀六甲,弯腰捡竹米身子有些笨拙,心里却一直甜蜜,因为出门时婆婆叮嘱儿子:二媳妇有身孕,加工竹米时不要让她做翻炒和击打脱壳的事。后来一向粗心的丈夫学会关心我,现在回想起婆婆,心里都觉得暖暖的。还有更让我感动的是婆婆特意酿了一坛竹米酒,用泥浆封住坛口,让我在坐月子的时候吃。”

竹米炖鸡


老爷爷又说:“48年前,那是1968年,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开山仪式只能悄悄举行,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离开竹米山的人被扣了工分,留在山里狩猎和养猪过活的人们,更是少分了包谷和谷子。”


如今,当年用竹米酒坐月子的这位老奶奶已经75岁,生下的女儿也已48岁了。母女俩想跟随队伍再进一次竹米山,遗憾没有人敢带她们去。只能在家好好帮年轻人看家,到时一起煮竹米稀饭吃,酿竹米酒喝,再叙竹米山的故事。



竹米功效


竹米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较高,味清香可口,富含淀粉和各种微量元素,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更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作清凉饮料或煲粥食用,还可治肝病和癌病,是难得的养胃护胃之佳品。


编  辑:曹么么

内  容:来源于昆明吃喝玩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