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喝白菊花效果绝了

2022-07-20 08:04:08





白菊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药用价值


白菊花的根:


异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功用主治:1)《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2)《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选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南朝齐梁间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南京人,曾带徒沿太湖南下采药。其《名医别录》中说:“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美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是所谓味甘的真菊即甘菊;味苦的苦薏即野菊。《湖州府志》记载:“花繁而朵小者曰甘菊,曰茶菊,今人都植之”,“甘菊即茶菊,黄白两色乃真菊也。”《补农书》记载了明末清初桐乡、练市甘菊的品质情况,“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黄白两种,白者为胜”。练市种的白菊花,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色。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产的白菊花名杭菊,又名杭白菊,是甘菊中的佼佼者。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把它称为“白色千叶玉玲珑”。


白菊花,不仅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称为“君”。汉献帝时,秦山太守应劭著的《风俗通义》说,“渴饮菊花滋液可以长寿”。书中还记载了从西汉刘邦起,宫中就有重阳节饮菊花酒习惯的情况。南朝梁宗懔撰的《刑楚岁时记》也说:“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宋陈永辑在公元1225年著的《全芳备祖》中说:“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馀岁。”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除说到菊之功效外还意味深长地记载了神话一则,曰:“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岂是群芳可伍产哉?”


饮茶炮制


菊花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取出晒干,为杭菊花。碟形或扁球状,直径2.5-4cm,数个相连成片,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苞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舌状花数轮,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无腺点,管状花多数,黄色,外露,气清香,味甘,微苦。怀菊花: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剪取花头。为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1.5-3cm,离散,舌状花,类白色,径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适宜搭配:桑叶、连翘、薄荷、桔梗、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枸杞子、熟地黄、金银花、生甘草。


冲泡方式: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常饮本品,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更能美容养颜、补血提神,以增强生命之活力,使人延缓衰老,更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一种高效超值之保健饮品。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福田白菊或滁菊花)。适宜搭配:桑叶、连翘、薄荷、桔梗、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枸杞子、熟地黄、金银花、生甘草。冲泡方式: 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


白菊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药用价值


白菊花的根:


异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功用主治:1)《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2)《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选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南朝齐梁间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南京人,曾带徒沿太湖南下采药。其《名医别录》中说:“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美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是所谓味甘的真菊即甘菊;味苦的苦薏即野菊。《湖州府志》记载:“花繁而朵小者曰甘菊,曰茶菊,今人都植之”,“甘菊即茶菊,黄白两色乃真菊也。”《补农书》记载了明末清初桐乡、练市甘菊的品质情况,“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黄白两种,白者为胜”。练市种的白菊花,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色。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产的白菊花名杭菊,又名杭白菊,是甘菊中的佼佼者。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把它称为“白色千叶玉玲珑”。


白菊花,不仅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称为“君”。汉献帝时,秦山太守应劭著的《风俗通义》说,“渴饮菊花滋液可以长寿”。书中还记载了从西汉刘邦起,宫中就有重阳节饮菊花酒习惯的情况。南朝梁宗懔撰的《刑楚岁时记》也说:“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宋陈永辑在公元1225年著的《全芳备祖》中说:“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馀岁。”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除说到菊之功效外还意味深长地记载了神话一则,曰:“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岂是群芳可伍产哉?”


饮茶炮制


菊花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取出晒干,为杭菊花。碟形或扁球状,直径2.5-4cm,数个相连成片,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苞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舌状花数轮,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无腺点,管状花多数,黄色,外露,气清香,味甘,微苦。怀菊花: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剪取花头。为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1.5-3cm,离散,舌状花,类白色,径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适宜搭配:桑叶、连翘、薄荷、桔梗、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枸杞子、熟地黄、金银花、生甘草。


冲泡方式: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常饮本品,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更能美容养颜、补血提神,以增强生命之活力,使人延缓衰老,更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一种高效超值之保健饮品。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福田白菊或滁菊花)。适宜搭配:桑叶、连翘、薄荷、桔梗、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枸杞子、熟地黄、金银花、生甘草。冲泡方式: 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



美颜·滋补·食补

「中国滋补行业资讯平台」


传播专业滋补品养生知识

普及专业滋补品知识


  ▼


THANK YOU

Design by 毅镁

公众号:yimei168B108

长按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