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草之贝母】—七彩花海有多美?

2022-01-07 13:34:16


     提起贝母,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其实贝母在人类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数次大瘟疫,《清史稿·灾异志》载,从顺治元年(1644)到同治11年(1872)年,全国各地发生“大疫”达三百数十次之多,死者无数。又据雷丰《时病论》:“咸丰八载,之同治纪元,吾衢大兵之后,继以凶年,沿门合境,尽患瘟疫。”

       咸丰年间的瘟疫尤为惨烈,其中肺痨之疫尤具传染性。肺痨即为现在的肺结核,当时的人发病的时候,形容枯槁、大肉凹陷,胸中气满、喘息不便,以至于死,死后传染家人,乃至灭门。“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人们纷纷逃亡,可是瘟疫到处蔓延,哪里还能生存,恰似人间地狱。

(川贝)

       就在这时,一位民间医生发现了随处可见的贝母能抑制瘟疫,而贝母正是治疗肺痨的良药。于是,他采集贝母,制成药丸,先让自己家人服用,见有效果,便在自己的医馆门口广做宣传,把药丸发给幸存的每个人,因之,躲过了瘟疫,得到重生与繁荣。这小小的贝母,真是人间良药,一颗颗贝母,犹如一粒粒珍珠,为人类解除了多少病痛,如果不是它的贡献,恐怕人类历史就要改写。这不禁令我想到了民间的一句古谚语“贝母一袋谷一船”,可见贝母的价值多么重要。

       贝母,英文名fritillary,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娇柔,色彩淡雅,叶子长形,似韭,花朵钟形下垂,花冠淡黄色,内有紫色网文,精致美丽,十分优雅。

      贝母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图经》记载:贝母,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晒干,此有数种。

       贝母是著名的中药,化痰止咳有奇效,对瘰病、乳痈、肺痈均有特效。民间流传“身边常备贝母膏,不怕风寒来骚扰”。

       宋朝的项安世有诗曰:囊中贝母烦分惠,独学仍愁旧病增。同时代的张载也曾写道: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本草纲目拾遗》将之分为川贝和浙贝两种。川贝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功效,痰多痰少均可用。尤其适合肺燥或秋燥所的致都咳嗽,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一次,每次1-2克,但过敏体质者慎用。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年老体弱者服用。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其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贝母家族如果按产地分,除了川贝和浙贝,还有土贝和伊贝。土贝母是葫芦科多年生攀缘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性凉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鱼腥草、夏枯草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痢痰核、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核等症的治疗。新疆贝母主要生长在天山北部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博尔塔拉一带的山地中。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新疆贝母又名西贝,表面光滑,呈白色,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早在清代便已开发利用。

时至今日,医学如此发达,人类也攻克了一个个医学难题,但是传统的中医中草药,依然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贝母,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真正拯救生灵的良药。

如果有任何疑问中医养生知识等问题,可以再下方给小编留言哦~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鞍山名医馆。精彩活动天天见!

 


咨询电话:
0412-2219933
0412-2219955
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南路与新华街交汇处(五环大酒店对面)
仁医堂名医馆服务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