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冬病夏治正当时!养生做好这几点就足够啦~

2022-05-21 14:15:54



今日小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迎来小暑节气,也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 此时节,不宜赤膊,运动应避烈日,谨防“情绪中暑”。备战“桑拿天”,你准备好了吗?




一年之中治疗“冬病”最佳时节


许多人都相信冬病夏治在入伏第一天效果最好,因此,每年入伏第一天,各大中医院人满为患。


其实,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未必都是各地天气最热、阳气最为充盛的一天,因此,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第一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小暑开始,就进入了一年之中治疗“冬病”的最佳时节。所谓“冬病”,指的是某些容易在冬季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疾病通常是由“寒邪”引起的。


三花三叶三豆三果,赶走湿邪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小暑养生,要过这五关!


第一关:养阳关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建议:这一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

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可适当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过后,要防备这些事情


1.运动避烈日

夏季运动,尽量避开最酷热的10~16点。时间也不宜过长,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夏天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每天行走半小时,或游泳、打网球、打羽毛球等。


2.赤膊不可取

盛夏酷暑,很多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赤膊只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利于散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盛夏时节应适当穿些棉质衣物,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



3.谨防“情绪中暑”

当气温超35℃、日照超12小时、湿度超80%时,人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即“情绪中暑”。

专家建议:①保证睡眠,炎热时段减少活动;②学会放松,调整工作生活节奏;③饮食清淡少油腻;④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4.补钾抵御“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日常膳食中,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菠菜、海带、紫菜等。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能增加午睡,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5.夏不坐木

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6.艾灸补脾

太白——脾经原穴

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艾灸,效果更好。



足三里——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

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精文
@精选文章推荐:

1.人到中年,八种病会“扑面而来”,能躲过去的都是食疗高手

2.豆腐配一宝,多吃少病,不看医生身体好!

3.炒菜时千万不要做这些事,小心让全家惹上癌!

4.小心指甲上出现的竖纹,可能是体内器官病变的预兆!

5.对舌头做1事,可一生不得癌!

6.慢性病克星、长寿福星都是它,每天只要十几克,一定要看~




END


(文章中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