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 平心静气护心脏

2022-01-05 10:07:31





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养生经



小暑时节,正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间。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在忙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


在炎热的伏天,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静与愉乐便显得极其重要。


在伏天,最易发生的节气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


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中气之不足。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以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对于冷饮不可多吃。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不宜吃得太多。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小暑食疗要点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1

首先,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2
其次,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3

并且,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重要的是由于饮食偏嗜,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




小暑起居宜忌


小暑时节,古语云:“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易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此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虽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应当以避暑为主,但是,除了身体极为虚弱的人们主要以伏避暑气为妙,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不要整天都躲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面不出来,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或是在早、晚太阳不是特别晒的时候出去游玩一会,都会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常见病小暑调治法


夏季高温天气,对消化液的分泌与胃肠功能有明显影响,一些胃肠道疾病及肠道传染病是此节气常见的疾病,并且,闷热不适的天气容易诱发心血管类疾病。为大家介绍几种疾病的预防和调治方法:



1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每日3次以上,粪便质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有的还伴有脓血、黏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石榴皮散

用料:石榴果皮适量。

制用法:将石榴果皮烧存性,研为细末,每服3~6克,每日2~3次,空腹以红糖水送下。

功效:收敛,抑茵,止泻。

适应症:大便滑脱不禁。


榛子散

用料:榛子仁适量。

制用法:将榛子仁炒至焦黄,研为细末,每次1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5~7枚煎汤送服。

功效:益气力,补脾胃。

适应症:脾虚腹泻。


小米山药大枣粥

用料:小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

制用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2剂。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止泻。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


扁豆粥

用料:白扁豆60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剂。

功效:健脾止泻,清暑化湿。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腹泻、食欲不振等。


2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如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疹。


蚕豆叶汤


用料:鲜蚕豆叶或荚壳60~9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蚕豆叶加水煎汤,去渣,调入红糖服用。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活血,止血。

适应症:大便下血。


双汁饮

用料:鲜马齿苋汁、鲜藕汁等量。

制用法:将马齿苋汁、藕汁调匀,每次半杯,以米汤和服。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适应症:湿热下注型便血,症见肠中积热夹湿,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等。


荷梗汤


用料:荷梗30~60克,饴糖1~2匙。

制用法:将荷梗加水煎汤,去渣,调入饴糖饮服。每日1剂。

功效:涩肠止泻,凉血止血。

适应症:肠风便血,久泻久痢。


3

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天气炎热的夏季也容易出现此种状况。


龙眼双仁茶

用料:龙眼肉2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2克。

制用法:将上3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气血不足型心悸。


甘草汤

用料:炙甘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通脉。

适应症:心阳虚弱型心悸,疾见心下悸而喘满,头晕神倦,形寒肢冷,面色眈白,胸闷不适,气短,自汗,尿少等。


双冬枣仁茶

用料:天冬10克,麦冬(连心)10克,酸枣仁(微炒捣碎)10克,蜂蜜30克。

制用法:将天冬、麦冬共制粗末,与酸枣仁一同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候温,调入蜂蜜,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适应症:阴虚火旺型心悸,症见心悸而烦,失眠健忘,口苦咽干,耳呜眩晕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