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又称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本草纲目大全-草篇》

2021-07-30 11:54:07

点   ●●  分享 |  关注  公众号





「释名」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入药部位」 根。


「气味」(根)苦、平、无毒。


「归经」 归肝、胃、心、肺经。


「功效」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


1、项瘿。

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2、咯血、吐血。

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

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3、天泡水疮。

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禁忌」

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采集加工」

栽种2-3年后冬前采挖块茎,以9-11月采者为佳,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切厚约1-1.5cm的片,晒干或鲜用。


「生理特性」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或梨形,直径4-10厘米,通常单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15(-26)厘米,宽2-14 (26) 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长仅为花被片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厘米,宽0.5-1.5厘米,两端浑圆,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点,无毛;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栗褐色,向种子基部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本种适应性较大,既喜阴湿,又需阳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几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区都能生长,多生于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边缘,有时房前屋后或路旁的树荫下也能生长。日本、、、缅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药材性状」

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入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阴矣。


3.《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4.《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5.《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6.《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7.《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


「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

1、《开宝本草》:黄药根,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生岭南。


2、《本草图经》:黄药根,峡州郡及明、越、秦、陇州山中亦有之,以忠、万州者为胜。十月采根。开州兴元府又产一种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类,主五藏邪气,治肺压热,除烦躁,亦入马药用,春采根曝干。又有药实根:生蜀郡山谷,苏恭云即药子也,用其核人,《神农本草经》误载根字,疑即黄药之实。然云生叶似否,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此为不同,今亦稀用,故附于此。孙思潮邈《千金月令》,疗忽生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馆州者,力慢,须用一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其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停腾待酒冷即开,患者时时饮一盏,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须把镜自照,觉销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其方并同,有小异处,惟烧酒候香气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仍不得大猛,酒有灰。


3、《纲目》: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寸,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GANG中,云易变色也。唐苏恭言,药实根即药子,宋苏颂遂以为黄药之实,然今黄药冬枯春生,开碎花无实,苏恭所谓药子,亦不专指黄药,则苏颂所以言,亦未可凭信也。


4、《本草原始》:黄药皮黑色,多须,每长须处有白眼。


5、《植物名实图考》:黄药子,《开宝本草》始著录。沈括以为即《尔雅》LING,大苦。前此未有言及者。其根色黄,入染家用,昧亦不甚苦,叶味酸,《救荒本草》酸桶笋即此。湖南谓之酸杆。其茎如蓼有斑,江西或谓之斑根。郭景纯以甘草释大苦,而谓其叶如荷;沈括驳之,是矣。然沈所谓黄药者,究不识其为何产。李时珍以今之黄药当之,而易荷为薄荷,则改窜而附会之矣。《宋图经》谓忠州、万州者,茎似小桑,秦州谓之红药,施州谓之赤药,叶似养麦,开白花,已明列数种。又引苏恭叶似杏,花红白色,子肉味酸之说,以为不同,则又一种矣。李时珍所谓黄药,即今之酸汗,滇谓之斑庄根。里医习用,或以其根浸酒。《滇本草》云:味苦涩,性寒,攻诸疮毒,止咽喉痛,利小便,走经络,治筋骨疼、痰火、痿、手足麻木、五淋白浊、妇人赤白带下,治痔漏亦效。与古方仅治项瘿、咯血者不同。然则以李时珍所据之黄药,而强以治古人所治之证,其能效乎滇南又有一种与斑庄绝肖者,秋深开小白花,叶亦微似杏,土人谓之扒毒散,治恶疮有殊效。插枝即生, 人家多植之。或即苏恭所谓黄药者欤若忠、万、秦州所产,吾所未见,不敢臆揣,然皆非沈括所谓叶似荷者。滇南又别有黄药,乃极似山薯而根圆多须,即湖南之野山药。其白药子,亦谓之黄药。


6、《中药材品种论述》:以黄独为黄药,《本草》文献可以查考的,当为明李中立的《本草原始》,观其药材图形与描述完全一致,作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看到该院保存的清代药用黄药子标本即为该品。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所称形似山薯之滇南黄药当亦属于此类型。由此可知,以黄独为黄药,至少自明清以来,即已如此。(至于)以老蛇盘为黄药子,在《本草》中似乎尚未见有充分根据。然而,文献有谓'大苦'其叶如荷者,而该品一茎直上,叶掌状深裂如伞而有毛,向有'毛荷叶'之称,且生药味苦涩,而古人所谓如荷之'大苦',是否即指此而言,亦未可知。李时珍所谓类似羊蹄根之黄药子,亦即《植物名实图考》之'黄药子三',由其形态描述与图形观之,可确认为蓼科之虎杖Polygonum rey-novtria Makino无疑。


7.《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零余薯,有毒部位:薯块和小薯。

中毒症状:误吃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考虑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如出现昏迷,可注射强心兴奋剂,给氧;腹部剧痛时可用止痛。民间治疗法用绿豆汤。广州草药医师介绍:方一、生姜一两榨汁和白米醋二两,甘草三钱,用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先含漱,后内服;方二、岗梅半斤,用清水五碗煎至二碗饮服。




- End -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2、觉得本文不错就  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