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小手,孩子小病全消(掌握7种孩子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2022-06-01 14:04:51

更多睡前故事请下载袋鼠跳跳收听




怎样应对孩子的疾病?

孩子生病只要一生病,做父母都是着急忙慌的上医院,焦心焦虑的比自己生病更难受。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不严重的病,其实在家用小儿推拿的方法,要比去医院治疗效果更好。毕竟在医院看病,验血、拍片、拿药、打点滴几乎是一个标准流程。滥用抗生素等过度医疗对孩子更是一种伤害。另外,医院床位紧张,很多生病的孩子在一个房间里面接受治疗,交叉感染也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在这里袋鼠跳跳教大家一种绿色疗法——小儿推拿,既能治病,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7种孩子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


1.发烧

发烧本身不是病,它是体内正邪双方在“交战”的表现。只有当邪气盛,而正气充足的时候,正邪才会持续对抗,而且正气越足,抗敌越积极,就会烧得越高。


发烧超过 38.5°C,孩子的免疫力会大大地被激发。因此,发烧初始,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错,不建议立刻退烧。一般建议以38.5°C为分界线,如果温度在 38.5°C 以下,妈妈们只需用一些简单的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额头、 腋下、腹股沟等)。


如果温度超过 38.5°C,妈妈们可以用推拿激发起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调整体温。 



病在里,如咽喉红肿也会导致高烧不退,温度往往要超过 39°C,此时用的 手法不能只想着发汗,要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


2.感冒

感冒发病往往是由于孩子免疫力低下,感受外邪所致。简单的风寒感冒最容易治。孩子肺为娇脏,腠理不固,特别容易受外邪所伤, 其中为首的就是寒邪。孩子好动、易出汗,毛孔张开后如果遇寒气,很快就会打喷嚏、流鼻涕,身冷无汗、小便清长。用外感四大手法特别好用: 


1 开天门 100~150 次。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推坎宫 100~150 次。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揉太阳穴 100~150 次。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揉耳后高骨 100~150 次。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这套手法简单好用,找穴方便,其实不单是风寒,就连风热感冒也都用。 另外,加上按揉外劳宫 1~2 分钟,推三关 300 次,同时温热水泡脚,以助发汗。 一天可以按摩两次,按摩后入睡时有微汗即可,不需要过度发汗。 


3.咳嗽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可以说效果非常好。对于咳嗽的治疗,从中医的辩证角度大致分为“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 在肾”三个阶段,这也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总纲。 


一般孩子在感冒初期咳嗽时,建议妈妈给孩子捏脊,配合分推肩胛骨, 按揉肺俞。


4.腹泻 

年纪小的宝宝因为肠胃发育不完善,特别容易腹泻。治腹泻的四大手法能调中止泻,止泻效果显著,肠胃炎、轮状病毒、秋季腹泻、痢疾等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逆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上七节骨: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宝宝腰部的最低点。


揉龟尾:100~300次。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5.通便

宝宝肠蠕动功能不足,饮食不均衡,易上火。吃奶粉的宝宝特别容易导致便秘等症状。当宝宝便秘时,不用着急,用通便四大手法给宝宝按一按。


揉天枢:100~150次,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顺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下七节骨:100~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椎骨。


揉龟尾:100~300次。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6.感冒夹食滞 

①平肝、清肺15分钟

平肝以发散表邪。 


②推天河水10分钟

推天河水能退热,感冒发热常用穴位之一。


③清脾10分钟

清脾穴能消除积滞,消除胀满,解决食积不消化的内部问题。


④清胃10分钟,用于呕吐、腹胀者

清胃能够治理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等,也是清除食物为本。



⑤运八卦10分钟

运八卦能增强中气(脾胃之气),增进消化,消痞化积。




7.频繁尿床


注意

1、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周岁的儿童。


2、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给宝宝推拿的力度和技巧与给成人推拿有很大的差异。小儿穴位有很多在 “线”和“面”上,所以这些穴位常常需要用速度快且力度轻柔的手法。有些妈妈怕推轻了效果不好,所以用了很重的力度,实际上,这样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4、取穴:一般情况下,“手指同身寸取穴”是最常用、最方便的取穴方法。即手指比 量法。但是宝宝的 1 寸和成人的 1 寸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采用同比例缩小的量 法。具体方法如下: 


5、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小儿推拿的常见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形揉动叫“指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鱼际揉法”;用手掌(掌跟)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掌揉法”。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九、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


十、吮痧法 

       妈妈用口在孩子穴位表面连续不停地吸吮 20 秒,称吮痧法。这类似民间的刮痧和拔罐, 只是妈妈用嘴巴替代冰冷的工具,对宝宝而言 更像是妈妈的亲吻,虽温和却有意想不到的疗 效。吮痧是最快速的帮助宝宝排病气的方法之 一,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有代价的。体质敏感的 妈妈,吮痧后会觉得嗓子痛。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图书《小儿推拿专家教 捏捏按按百病消》)





微信公众号

微信ID:daishutiaotiao121128

袋鼠跳跳,童年阅读小伙伴!


长按二维码下载APP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板蓝根冲剂联盟